首页 > 产经 > > 内容页

一场银行与外贸企业的“双向奔赴”

来源: 金融时报 2023-04-21 08:25:29

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广交会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者,展现着中国外贸发展的蓬勃动力。

作为广交会重要的金融服务商,各家银行机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广交会同频共振,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持续为打造“中国第一展”贡献金融力量。

本报记者张冰洁


(资料图)

阔别三年,千年商都,再迎“万商云集”。

走过疫情的风雨,4月15日,全面恢复线下办展的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其规模之大,创下历届之最。

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广交会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者,展现着中国外贸发展的蓬勃动力。

作为广交会重要的金融服务商,各家银行机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广交会同频共振,各项金融服务有序推进,持续为打造“中国第一展”贡献金融力量。

定制专属方案

现场金融服务再升级

走进广交会的现场,客商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采购商步履匆匆,穿梭于各展厅之间;参展者摩肩接踵,纷纷走进新展馆驻足打量。

位于现场核心区域的建行广交会支行作为本届广交会的“至美服务窗口”,展现着至新、至炫的金融服务场景,给今年广交会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新的成色。

“今年,我们把广交会支行打造成‘智慧银行’,网点内配置有智能机器人、智慧柜员机、支持刷脸取款的ATM等先进的金融机具,实现了厅堂迎宾、业务咨询、引导分流和营销展示等四大智慧场景应用。”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作为广交会的金融服务商之一,建设银行在广交会设立了现场服务点,将建行信用卡申请、惠懂你APP下载以及广交会相关信息咨询等线上金融服务延伸至线下,同时组建了强大的金融流动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广东是全国外贸大省,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主动融入当地发展和社会进步整体格局,为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宁效云表示。

走访广交会场地、邀请境内外客商、统筹各项会务工作……从今年2月份开始,中国银行广交会筹备工作小组的所有成员就已经忙碌了起来。

作为唯一一家持续服务广交会60余载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在第133届广交会来临之际,发布了全新升级的《第133届广交会金融服务月专属方案》,为广交会参展商提供涵盖“闪惠开户、轻松融资、安心保障、聚惠民生、云端e享、单证护航”六大体系的34项金融服务。

“我们结合数字人民币、外贸新业态等新领域持续优化服务,助力展商、客商轻装上阵,助力广交会取得更好成效。”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线上产品

“云上广交”引领新体验

为了满足更加多元的服务需求,今年,全面恢复线下办展的广交会依旧开启了常态化的“线上模式”。广交会期间,各家银行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引领“云上广交”新体验。

建设银行对广交会官网的金融服务专区“3D数字展馆”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造,通过“数字对接”方式为展商提供专属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全球撮合金融服务,优化升级“广交结算通”“广交融资通”“全球撮合家”等金融服务产品,让数字化交互更加便捷、更有温度。

此外,建设银行还开通了广交会“金融直播间”,邀请业界专家担任嘉宾,提供政策解读、汇率走势、金融产品服务等内容,多维度、深层次加强与参展企业的交流互动。

在本届广交会期间,中国银行也创新打造了广交会线上金融服务专区,境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可在“云端”享受全天线上金融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VR的形式,身临其境体验“5G智能+”粤港澳大湾区馆。

近年来,交通银行立足科技创新浪潮,以产品升级作为“发动机”,持续推动“数字化新交行”建设。

“一方面,交行加快线上服务供给,大力推进EASY系列、本外币资金池、航运管家等特色产品,全流程提供在线结算方案;另一方面,持续对接数字外贸业态,推出集团首个开放银行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平台‘采汇e捷’,为新业态客户尤其是普惠小微外贸企业打通国际贸易新渠道。”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广交会,交通银行推出了线上“云上广交”项目,在广交会官方网站设置“交行品牌馆”,同时打造全球金融动态、交银产品视图等新体验,通过中英双语线上交互,让全球客商轻松实现24小时不间断“线上逛展”。

金融科技赋能

支持外贸发展新业态

“当今的世界贸易不仅需要金融服务创新,更要从新产业、新技术结构、资源整合方面全面支持企业提效增速。”4月16日,在第二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金融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少波表示。

近年来,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的金融需求不断出现,也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以此推进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增长。

“不同于传统大批量、大规模、集中化等特点,新型外贸的业态和模式具有小额、高效、线上化的特征。”刘少波认为,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广交会期间,各家金融机构正在将金融服务与新的贸易形态紧密结合,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加今年广交会的广州花都某企业是一家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下代理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公司。过去,企业收汇要到银行办理,并向银行提交纸质资料,一系列流程较为繁琐且耗时。

“为了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创新推出了‘跨境e采收’产品,全程无纸化的办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整体效率。”农业银行广东分行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为了进一步顺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趋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发银行扩大支持资金收付平台、交易币种、市场区域等跨境电商结算需求。在直联模式之外,广发银行还与跨境支付公司加强合作,研发推出亚马逊全部主流站点的收款服务,成为跨境电商收付业务间联模式的首批落地银行。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