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 内容页

新资讯:“绿色引擎”释放“蓝色潜能”: 低碳成航运金融发展关键词

来源: 金融时报 2023-04-24 08:26:41

本报记者陈彦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并明确要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资料图】

航运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源。随着“双碳”目标纵深推进,航运降碳减排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协同推进航运降碳减污扩绿也成为参与各方共同面临的课题。

绿色低碳成重要趋势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各行各业绿色转型进入加速提升期。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和千行万业“链接者”的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航运业业务链条长,涉及产业多,覆盖面广,且往往具有跨境运输的属性。航运企业要建立更高质量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将各个产业链节点深度融合在一起。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船型优化节能,还是船用低碳双燃料的推广使用、零碳燃料的探索,都离不开降碳、减污、绿色等关键词。围绕绿色低碳,船舶工业及其环保设备、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海洋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通过船舶融资,可以为船舶建造、买卖、租赁、运营和拆解提供资金融通。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业务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会催生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参加航运金融市场的企业自身能力也要与之匹配。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航运金融业未来发展将与脱碳、减排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绿色环保技术将会给船舶带来价格变化和价值变化。而碳减排会倒逼航运金融参与各方积极寻找绿色环保、可替代的燃料。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未来,如太阳能发电、风电发电、电解水制氢等方式应用到航运领域,带来的绿色溢价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要实现低碳乃至零碳运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共同支持。

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助力

从航运业发展趋势看,航运金融参与各方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新趋势也将拉动新一轮船舶投融资需求,为未来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在碳减排时代,金融机构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租赁公司从业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租赁公司需要顺应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积极支持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推出绿色航运金融产品,助力我国航运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以交银金租、工银金租为代表的金融租赁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发展。在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开展多个绿色船舶融资项目。

今年3月,交银金租为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订造的全球最大级别集装箱船“MSC TESSA”号与“MSC IRINA”号顺利完成命名交付。《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两艘船舶均配备了混合式Scrubber脱硫装置、气泡减阻系统、大直径螺旋桨和节能导管等装置,不仅能有效降低船舶总能耗,还能减少相应总量3%至4%的碳排放,在绿色环保节能方面颇具亮点。

此外,交银金租也在积极与航运企业对接,共同探索新的绿色航运融资项目,包括电池动力船舶、氨燃料动力船舶、甲醇燃料动力船舶等,为进一步拓宽航运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做好准备。

据工银金租有关负责人介绍,工银金租在积极引导全球船东选择中国船厂订造船舶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对具备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节能等特征的船型给予融资支持,进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力度支持环保型船舶的建造与支付,加强绿色租赁产品创新,通过发挥融资与融物的双重优势,将进一步推动航运金融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碳金融市场未来可期

随着绿色环保事业的持续推进,碳金融市场愈发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业内人士表示,碳金融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希望能够尝试开展碳金融业务。

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介绍,碳金融本身就是绿色金融的一种,国内外都在积极尝试。但各国和各级市场不太一样,比如欧盟支持期货,所以它的规模和流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好,量也比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全国碳市场纳入的行业仅限于电力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运行一年多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有研究显示,我国碳市场基础坚实、潜力巨大,但还面临政策不完善、金融化程度低、碳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为促进航运金融业碳市场发展,业内人士建议,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将资金向绿色航运及配套项目倾斜,提供优惠融资条件,促进供应链绿色转型,同时推进船舶和港口的智能化升级,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实现能耗的实时监控,提高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的可信度,为形成碳金融产品夯实基础。

有关地方部门已在积极筹划推动航运业碳市场发展。近期,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了《2023年广州市交易场所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进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增强广州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增强在粤港澳三地的服务功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x